2023 Forward 之 投资理财
本文是第二篇,投资理财。
2022 Review
先来回顾一下 2022 年的 A 股市场表现,A 股全年基本上是个 W 型走势,上证指数围绕着 3000 点上蹿下跳。债市方面,震荡向上,后在 11 月份遇到破净潮,遭遇大幅下跌。A 股整体而言,行业轮动很快,表现最好的是煤炭,连涨三年了,去年的基金冠军,基本上都是重仓煤炭行业的。
放眼全球,海外市场通胀高烧不退,全球央行加息总的超过百次。股市普跌,商品、美元上涨。
总体而言,2022 年全球各国股市表现都十分低迷,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各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各国企业业绩表现均十分暗淡,也让投资者们望而却步。唯有两个国家十分亮眼,那就是印度和英国。印度这家伙借着俄乌战争做二道贩子的优势抗住了暴跌;英国由于英镑贬值,海外资本涌入,加之英国富时 100 指数尽是些是石油巨头,推动了指数的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越南经济增速表现极好的情况下,越南股市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越南 VN30 指数全年跌幅高达 33.9%,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
2023 Forward
2023 年到底应该怎么投资,每个投资者都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斟酌一下。
我个人会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个是宏观层面,从中国经济的复苏、房产政策的加码、老百姓的消费情况,到俄乌战争的等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情况、石油黄金等商品表现各个方面去思考;另一个层面是根据 A 股、港股、美股市场的月度表现,及时地修正自己的投资方向。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全球的形势,其 实就是老大美国和老二中国就够了。
美国
分析宏观,一定要先分析美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球的经济表现。
2 月 2 日凌晨,美联储开启年内首次加息,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 4.50%-4.75%。对于本次加息 25 个基点,美联储表示,持续加息是适当的,通胀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高度重视通胀风险。另外,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保持低位,将按计划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后,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拉升,纳指快速翻红,道指、标普 500 指数均明显收窄盘中跌幅。
通胀数据方面,美国劳工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2 月美国 CPI 同比增长 6.5%,较上月收窄 0.6 个百分点,为自 2022 年中达到峰值以来连续六个月放缓;CPI 环比下降 0.1%,为两年半来首次环比下降,降幅也是 2020 年 4 月以来最大值。
具体来看,当月,推动美国 CPI 上涨的领域主要来自房价,该项数据环比上涨达 0.8%。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去年 12 月核心 CPI 环比上涨 0.3%,同比上涨 5.7%。环比涨幅较一个月前高出 0.1 个百分点。
在上述数据公布之后,费城联储主席哈克曾表示,美联储超规模加息的阶段已过去,加息结束后,美联储需要维持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预计核心通胀 2023 年降至 3.5%,2025 年降至 2%。
看到这,国内就有分析师认为下半年就要降息了,我认为这就有点过于扯淡的乐观。去年暴力加息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美联储也是投鼠忌器,不会继续猛加息,25 个基点算是温和的。但由于美国及欧盟等经济体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财政补贴而非量化宽松政策,所以 2023 年下半年就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小。美联储的变脸速度,应该不会像我们全面放开的速度一样。。。
美国劳工部 2 月 3 日发布数据称,美国 2023 年 1 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 51.7 万人,远高于市场预估的 18.7 万人,失业率为 3.4%,这创造了美国自 1969 年以来的失业率最低值。
美联社指出:
1 月的就业数据进一步显示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同时也折射出美国经济喜忧参半的现状。一方面在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作用下,美国通胀正在放缓,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消费者支出开始下滑;但另一方面,稳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仍在加速工资增长,并进一步固化物价上涨的趋势。
美联储目前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继续减缓通胀压力,又不会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太大损害。
中国
我们回到国内来看看,2022 年中国政府需要解决两大难题:
- 钱从哪里来?
- 用到哪里去?
在我们出台一系列措施、政策之后,全年各项数据表现如下:
其中,基建投资是 2022 年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增速达到 11.65%,2023 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进而形成对 GDP 的拉动作用。否则,我们提出的 5% GDP 增长速度很难达到。
稳地产政策得到中央政策支持,供给端包括专项借款、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需求端包括一 城一策、调首套房贷款利率、换购退税等。地方政策也是大力支持,保教楼、取消限购、下调首付比例等等手段。虽然这些措施确实能够逐步改善房地产投资,但是购房需求修复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消费方面有所好转,但是能够促进消费意愿的措施不多,只有汽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延长到 2023 年末。这一块很难,毕竟三年的疫情已经让老百姓习惯了省点花。消费跟经济、收入高度相关,老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钱,才会有更大的意愿买东西。所以这种正反馈链条,有待经济进一步发力。
流动性方面,扩张程度是一定会低于 2022 年的。在宽信用、PPI 出现负值、通胀可控的情况下,降息是引导实体利率下行的可选方式。但是继续大幅降息(贷款利率为主)空间不大了,只能重点发力,定向宽松。
再看一下 2023 年 1 月的经济数据,制造业 PMI 环比回升 3.1 个百分点至 50.1%,一举扭转了去年 4 季度持续低于临界值的颓势。从分享数据看,新订单指数是 1 月制造业 PMI 回升的主要贡献,当月新订单指数为 50.9%,环比回升 7 个百分点,而生产指数仍在临界值以下,为 49.8%。新订单指数领先生产指数回到景气区间,这表明国内供需关系显著改善,有助于节后生产快速回到景气状态。
整体来看,2023 年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得到强化,中国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当前市场表现
2022 年 10 月 31 日,A 股触底,11 月开始反弹,一直到 2023 年春节放假之前。
春节放假期间,美国带领全球普涨,纳斯达克指数以大幅上涨 4.32%领先,恒生指数和标普 500 均大幅上涨超 2%位居前列。
春节后首个交易周,A 股交易活跃,成交额明显放大。1 月 30 日至 2 月 3 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达 4.9 万亿元,较春节前一周增长逾 30%。其中,1 月 30 日、2 月 1 日、2 月 2 日成交额均突破 1 万亿元。
万亿成交额,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种场子“热”的信号。
这其中,尤为亮眼的是北上资金的疯狂涌入。仅 1 月份,北上资金的净流入就已经超过 1400 亿元,创下历史新纪录,是 2022 年全年净流入量(900 亿)的 1.5 倍。
北上资金是指香港和海外资金通过港股通投资 A 股市场,往往被看作是“聪明钱”。
具体的行业选择上,北向资金也有明显偏好,买入最多的是电力设备、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电子、银行、有色金属等行业,净买入额均超过百亿元。
我们接着来看风格方面,成长明显走在前面,价值远远落后,尤其是大盘成长和大盘价值对比来看,差别很大。这跟去年完全是反过来的,去年是价值走的很稳,成长因为估值太高被砸盘。
跨过香江,关注一下港股。
自去年 10 月 25 日低位,截至今年 1 月底,恒生指数反弹了 43.88%,恒生科技更是反弹了 62.12%,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不仅如此,海外多家知名机构纷纷表示看好 2023 年 A 股市场。
华尔街大行高盛发布报告称:中国股市未来可能将再涨约 15%。(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 Kinger Lau 团队研报,2023/1/9)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计 2023 年中国 GDP 增速可能会达到 5.7%左右。
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总监连沛堃表示,积极乐观看待 2023 年中国市场整体表现。
投资策略
从股债资产估值水平看,经过 12 月以来的调整,沪深 300 市盈率仍维持在 14 倍左右,10 年国债收益率维持在 2.9%附近,因此股债收益比仍维持在历史 75%分位数以上的水平。从配置价值看,目前依然是权益资产好于债券资产。
若当下布局或者加仓的话,我们可以关注什么?
- 看好 A 股全年表现,但是保持谨慎乐观。
-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优先级是:股 > 商 > 债,中高配权益,中低配固收。
A 股重点关注主线包括: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数字经济、国家安全、低碳经济(包括风电、储能、新能源相关领域)、消费(包括医药、大众消费)以及地产产业链。
- 继续看好港股,从估值修复的角度以及国家对平台经济的政策看,今年的港股表现 可能好于 A 股。
- 美股配置的必要性,稳健的关注标普 500,激进的关注纳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