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之Single source of truth
本文探讨在设计 GUI 客户端的架构模式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所有带图形交互的客户端都可以叫 GUI 客户端,包含但不限于:Windows/Mac/Linux 客户端,Web 页面,Android/iOS App,小程序,快应用,KFC 点餐台等各种显示屏等。
数据的复杂性
GUI 的架构设计说到底是设计一种处理数据的方式,GPU 展示的内容来自于 CPU 给定的不同数据。
以 iOS App 为例,因为 App 端的数据源是最多的,比如 HTTP 接口数据、TCP/MQTT 实时数据、APNS 推送数据、URL Scheme、Drag And Drop、微信分享等 App 外部数据,还有本地缓存、用户点击、键盘输入、剪贴板、跨屏传递参数等 App 内部数据。
数据源多了,必然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代码最后变成屎山。这就像开会一样,每个人都插一嘴,这个会议变成菜市场一样,不知道该听谁的,只听到嗡嗡作响。
MVVM 是 GUI 架构的银弹吗?
8 年前,当我看到 MVVM 开发模式时,我以为它是解决 MVC 的“Massive Controller”问题的最佳方案。几年实践下来,事实证明我图样图森破。
MVVM 确实解决了责任不够清晰、单元测试不够友好的问题,带来了双向绑定这个概念,但是随即也产生了另一个更麻烦的问题:Massive ViewModel。项目刚开始,感觉 MVVM 很爽,随着时间推移,代码写着写着,所有的逻辑都归集到 ViewModel,View 越复杂,ViewModel 的复杂性翻倍,最后同样变成难以维护的代码屎山。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多数据源的复杂性带来的,MVVM 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MVC 过渡到 MVVM,无非是把 Controller 的逻辑移到 ViewModel,ViewModel 再通过双向绑定将 View 和 ViewModel 的状态连接起来。双向绑定更多是解决本地状态的问题,比如用户输入、按钮点击、Label 实时展示等状态,少了双向绑定的 MVVM,功力减半,只是换了一个类名。
但是原先在 Controller 里面处理的各种外部数据源的部分,MVVM 没有说要怎么解决,似乎依然留在 ViewModel 里面原封不动。
所以,MVVM 就是 GUI 架构的银弹吗?我认为不是。
Single source of truth
MVVM 的问题困扰了我 2 年左右,直到前几年,我看到 Redux 的三原则之一"Single Source of Truth"时,突然感觉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全身通泰。
Redux 是 Web 端的状态管理库,深受Flux、CQRS、Event Sourcing 的影响。
Redux 三原则包括:
- Single source of truth
- State is read-only
- Changes are made with pure functions
Single source of truth,简称 SSOT,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单一数据源的意思。Redux 是这么解释 SSOT 的:App 的全局状态存储在一个 tree 对象里面,而这个 tree 对象被单一的 store 持有。
当前 UI 呈现什么状态,是根据不同的数据展现的,比如已登录状态显示用户的姓名,未登录就显示登录按钮。UI 组件可以嵌套,对应的状态也可以嵌套,就像树形结构一样。App 就是这一整棵树,树根就是单一的 store,状态就是树叶、果子需要的水分。所有的状态都来源于 store,也只相信 store 的数据,无论是浇水、地下水、下雨、还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些数据都通过树根这个 store 传递给树的叶子结点。
将 App 的所有全局状态归拢到一个全局对象 store 里面,任何需要用到全局状态的地方,都可以直接调用 store 的 state 即可,单一的状态来源就解决了数据源过多的问题。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非常容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很难了。
Redux 第二、第三个原则是相互的,首先它要求状态是只读的,然后状态的改变动作必需是纯函数。这两个原则在 JavaScript 里面非常容易实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酌情删减或修改,没有必要完全照搬。比如,如果需要响应式开发,那么状态可以变成一个 Observable 的状态对象。
状态是全局还是本地?
既然有全局状态,那必然还有本地状态,如何去确定一个状态是全局还是本地?比如下面这几个问题:
- 某个页面里对话框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 跨多个页面传递的参数
- 当前路由
- 当前主题样式设置、语言设置
- 当前用户的登录状态
- 当前用户的联系人列表
我的判断标准有两个筛选条件:
- 是否关系到整个 App?
- 是否在大多数页面/组件中被需要
首先,可以确定全局状态的是 4 和 5,因为这两个涉及到 App 的所有页面。路由看起来属于全局,但是它应该独立出一个组件,专门用来管理路由,所以无需放在全局状态里面,不然 就重复了。
问题 1 和问题 6 肯定是本地状态了,这两个都只在当前页面里面展示。
最难判断的是问题 2,根据第二个条件,可以判断 2 可以放在全局状态中,这样在跨多个页面时无需依次传递参数给每个界面。比如微信里面的修改个人昵称,在“我”—“个人信息”—“更改名字”里面都需要展示昵称,并且在“更改名字”里面修改之后,需要在“我”的页面里面实时显示修改之后的昵称。
但是问题 2 又不符合第一个条件,如何决策呢?这就涉及到上面说到的树形结构。一棵树,有各种分支,分支里面又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分支。问题 2 就是分支中的子分支,也就是状态里面的子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过滤工具,只监听 user 对象里面的 nickName 字段,无需观察整个 user。
单项数据流
Redux 的组件分为以下几个:
- Store: 保存数据的地方,全局对象
- State: store 里面存储的数据,store 可以存储多个 state,state 是只读的
- Action: 可以理解成对 state 的增删改操作,可以携带 payload 参数
- Reducer:这个是一个函数,参数是 Action、State,返回值是一个新的 State,里面需要实现增删改的具体逻辑
- Dispather:store 的一个函数,参数是 Action,这是改变 state 的唯一方法
上图中 state 变化时自动重新渲染 UI,这个流程不只有 React Components 支持,还有比如 Flutter、SwitUI、Jetpack Compose 等。
上图是一个单项的循环,View 只依赖 State 的变化,数据的源 头只有一个 State,即单一的数据源原则。
如果要在 View 和 State 中间增加绑定连接,那么 Redux 也只能是单项绑定。
总结
在做架构设计时,不要盲目信奉某一个架构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平台、语言、框架、业务复杂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架构也不是项目初期定下来就永久不变的,当业务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无法维护时,重构就变成必然的选择。
下面我们看看 Android 这几年的架构变化:
在 Android Java 的早期时代,默认就是 MVC 模式,Activity 承担了 Controller 的责任。
为了将 Activity 中的表现逻辑彻底分离出来,业界提出了 MVP 的设计,将 UI 的表现逻辑放在 Presenter,数据处理放在 Model 层。
后来 Google 推出 Jetpack,一个由多个库组成的套件,包括用于界面组件和数据源的绑定库 databinding,封装了 SQLite 的 room 等,这个时候 Google 主推 MVVM+双向绑定的架构模式。
随着 Kotlin 语言变成一等公民,迎来了 Android Kotlin 时代,接着 Google 推出 Compose 的框架,带来了 MVI。不过,MVI 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模式,其背后设计理念与 Redux 模式如出一辙,借鉴了 Redux 的思想,提倡单一数据源和单项数据流。
Android 的一生经历了四个架构模式的变化,哪个架构模式更好呢?这是没有定论的,并不是说有了 MVVM,MVP 就一无是处。当你的项目很小时,只有 HTTP 请求,无需缓存,分层太多就会导致更多的复杂性,使用 MVP 就足够了。
我们并不是说越新潮,越复杂的架构就是最好的,只有合适的架构才是最好的。但是不可否认, 从 React 到 Flutter,从 MVI 到 Compose,响应式编程似乎有一统天下的趋势。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